綿綿若存走岷江
The Minjiang River
Art Exhibitions
艺术展览
Artist Residency Program
艺术家驻留计划
Art festivals
艺术节
Future Science and Art Museum
未来科学艺术馆
Events
上品风采
BACK“物演_科学观与艺术观”主题展览
2019年11月17日,“物演_科学观与艺术观”主题展览在中国大饭店开幕,展览由未来论坛和锡纯公益联合出品,艺琅国际承办。

展览现场策展人、艺术家与等嘉宾合影
策展人顾振清展览现场导览
m.3 m→⚭ t=0

基因重构序列1号
展览现场的一个小房间内展示的是艺术家杨千和科学家卢煜明合作的作品《基因重构序列1号》。无数的染色体排列成像人流一样的队列朝着一个方向行走,绕墙一周,似乎像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犹太人迈着碎步走向黑暗一样。在作品阐述中这样写道:“把象征生命的基因22对染色体和象征文明基因的22个希伯来语的字母,采用对应、综合、重构等艺术形式以探讨生命、文明以及历史秘码的意义并给我们当今社会提供种种思考。”

艺术家陈文令和科学家马大为合作的作品是一件酷似“双头马”的雕塑,但仔细看“马头”其实是分子结构图,陈文令解释到:“我专程到上海生命科学院参观物理科学家马大为实验室时,不经意间在走廓的报告墙上发现一个马老师研究成果的分子结构图颇似一匹奔跑的两端双头马。这匹双头马恰巧暗示着整体的现代科学技术在进步的同时后退,在向前奔跑的同时也向后奔跑的悖论,我试图采用魔幻现实主义的雕塑作品把某些科学元素和我的艺术理念进行视觉化、公众化的转化。”

《情绪几何》

《薛定谔的魔盒》

本次展览期间,由锡纯公益招募的志愿者也顺利完成了一系列保障工作。他们是以博士为主的团队,其中也有2019年度“锡纯艺术奖学金”获得者,以及拥有国内外志愿经验的中学生。他们面向不同的嘉宾群体开展作品讲解、接待等事项。
作品详情
1 杨千×卢煜明


综合材料装置,荧光材料、玻璃、宣纸、墨、紫光灯与木平台 尺寸可变,2019年
2王度 × 薛其坤

《X. phy V→ x.o ħw=e E v=0 UN W. 实验室 »
m.3 m→⚭ t=0
综合材料尺寸可变,2019年
“物演”是物质从任意的初始状态到量子力学的“力”的消长运动的演绎,它叙述人与物的历史也指向物与人的未来,量子微观世界那些神奇无状﹑变幻莫测的能量数据和公式将不断地更新着“物演”版本。 我的方案: « X. phy V→ x.o ħw=e E v=0 UN W. 实验室 » m.3 m→⚭ t=0以一组虚拟的类物理公式为题目,公式里的符号是不同词的缩写:物质、宏观、中观、微观、直观、任意初始状态、能量﹑无限小、零速度、零时间、未知等等。这组无法演算实验的公式之于我是认知物质世界的抽象概念,它们是似而非﹑若即若离。但正是这些概念标识着科学家们的野心梦想﹑探险实验及解密神奇量子世界的力量和成就。 « X. phy V→ x.o ħw=e E v=0 UN W. 实验室 » m.3 m→⚭ t=0可视为我与科学家之间心照不宣的乱码 。
3潘建伟 × 李晖


装置:海绵,铁,木头
135X135X220cm,
2019年
作品阐述
进入量子态的必要条件—-不观测它。
这件作品的本意是最低限度的实现这一条件,让参与者感受进入量子世界的大门。不观测在实验中就是没有“光”参与,但我认为对于“人”来说,规避可见光就足够了,毕竟我们销售不起绝对零度。“绝对”俩字去掉都会呜呼哀哉的。
全黑的环境是量子实验重要的条件,因为光的照射也是观测,我邀请观众参与到我的实验中来,我的实验条件是尽量去除人的视觉和听觉,这两个感觉是日常中最常用做观测中的。因此在选用材质和空间的设计上尽量做到这些,你只需体会这其中的感受。我相信如果实验成功,起码渐渐的你的呼吸会追逐你的心跳,甚至听到血液流动或是刺耳的耳鸣,谁知道呢?我们确实是在现实的经典世界,不可能有什么奇迹发生,但量子世界的大门就在那里,推开一条缝,你会看到你和那只猫同处一室!
4 许晨阳 × 费俊


《情绪几何》
互动装置:粉笔、黑板、机械装置、3D打印物体、数据采集模块、图形生成软件
尺寸可变,
2019年
作品阐述
作品从代数几何的抽象性和纯粹性中获得启发,并尝试把数学对现实世界提纯化的解释与艺术对现实世界复杂化的解读结合在一起,完成一次同时处于现实之上和现实之中的艺术实验。
代数几何是绝对纯粹的,作为一种用于解释世界复杂性的数学语言,它纯粹到无法用我们的视觉经验和认知逻辑来理解。数学家的工作方式往往像在黑暗中摸索和认知。我们通常所见的用于解释代数几何的图形只是某个公式的化身,或者说是影子,尽管数学家们降维到用图形来解释他们的工作,他们的思考方式却不是图形化的,因为任何图形都无法真正表达代数几何的抽象,而只能是一种投射。
代数几何是绝对抽象的,它存在于世间万物中,却不需要物理世界来验证它的存在。两个点构成的一根线只有当我们不去试图用任何媒介来进行视觉化的时候,这跟线才是数学语言里描述的一根二维的线,即使我们可以找到世界上最光滑的表面,再用世界上最细的笔在这个表面来画一根世界上最光滑的线,当我们用放大镜去观察,我们看到的依然会是一跟粗糙不平的,沾染了尘世肌理的线。
艺术某种意义上是在给世界回归混沌提供“熵”力。与数学家所追求的纯粹性和抽象性相比,一个视觉艺术家的工作基本是给这个世界“添乱”。“情绪几何” 将充满不确定性、复杂和混沌的个体生理数据与纯粹的、抽象的几何数据进行耦合与杂交,就像往真空中注入雾霾、往纯水中注入污液、往真理中注入无理。这种形而下的“添乱”式的艺术实验的目标不为揭示任何纯粹的普世真理,只为呈现任意存在的个体真相。作品并不打算让观众以理性的方式来理解代数几何数学,而是让观众以感性的方式通过与几何图形的感性接触以及提供个体的生理数据来与艺术家和数学家共同完成一次无法预期的创作。
5 马大为 × 陈文令


《一匹奔跑的双头马》
综合材料
280x100 x 290 cm,
2019 年
作品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