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綿若存走岷江
The Minjiang River
Art Exhibition
艺术展览
Artist Residency Program
艺术家驻留计划
Arts festival
艺术节
Future Science and Art Museum
未来科学艺术馆
X Art Elegant Demeanor
艺琅风采
张 雪 瑞 || 焦 应 奇
◆ ◆ ◆
项 目 介 绍
◆ 张雪瑞
张雪瑞 方案展示《鞣》局部 2016
王澈:走完整条岷江,你准备做关于牦牛皮的方案很不错。
雪瑞:第二次来有点儿遗憾,滑坡去不了松潘,等于是最核心的没有深入了解,原计划是找当地的老皮匠,用传统的手工方法把牦牛皮从硬的状态揉成软的状态的过程学下来,在工业里牦牛皮的皮革制作需要几十步程序,同样用传统手工制作即使没有工业化的处理方法,也有很繁复的工艺在里边,需要很多步骤的。这次那个老人怎么说呢?他不愿意再去手工制作牦牛皮,不愿意去教,因为他也觉得很复杂,现在在松潘这个地方了解到的情况是会的人几乎很少,像他这样的人没有了,年轻的人更不可能会。
雪瑞:看到了。岷江考察结束后我回到北京一直想这个作品的来源,因为我想我的这种工作方法,包括工作理念需要跟一种实际材料发生关系,牦牛是很打动、吸引我的这么一个动物。牦牛作为高原特有的物种,它甚至成为少数民族神圣的图腾。具体到牦牛皮用传统的方法“搓软和”,在我看来这做制作方法本身就像是作品,也是我作品的核心。
王澈:我觉得你准备用牦牛皮做作品和你以前用衣服创作的装置作品应该有联系。
雪瑞:我要找一些从牦牛身上剥下来的废皮,所谓的废皮就是用工业方法不能使用的,一些生活上的原因,比如被虫子叮咬,被人工剥的时候划破都没有办法用在工业里边,所谓的废皮,等于没用的废物。
王澈:以前他们用手工制作时产生的废皮应该会相对少一点,废皮应该是工业化以来的一种常态。
雪瑞:废皮这个词是在工业里的词,至于之前有没有废皮这个词都不一定,这个要跟他们当地的人了解之后才能知道废皮的来源。
王澈:岷江行之前有没有准备想做的作品?
张雪瑞拍摄 羌族人绣的鞋子 地点:萝卜寨
雪瑞:没有,像这种考察之前不要加入更多的想象,一定要考察完以后有哪些感受,喜欢什么样的东西慢慢会形成,我是这样感觉的。
王澈:先行走考察再产生想法和创作或者无预设地在过程中生发作品是我当时策划的初衷,希望艺术家能在这个过程中捕捉到一些瞬间,这个瞬间又能激发艺术家有一个想法。比如你对牦牛皮的兴趣和探究,你走岷江之前应该不太了解这个事情吧。
雪瑞:没有想过牦牛。
王澈:有了这个想法,再到当地进行一些调查,查一些资料等等。你在成都有去看皮革的工业制作方式吗?
王澈:我之前了解到蜀地有一种绣种叫蜀绣,但有很多生产蜀绣的工厂也都倒闭了,只有一些师傅弄了工作坊带着学生。
雪瑞:还不太一样,小的工厂在竞争中会被淘汰,阿坝有一个大的牦牛皮加工厂,应该在。这两个还是有点儿区别。
王澈:关于牦牛皮的作品,你除了把手工制作学习一下,在未来呈现作品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想法?
雪瑞:呈现方式尽量回归到一个原始的状态,牦牛皮从干到软的过程,其实是赋予一个新生命的过程,把这种状态展示出来,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始终处在变化当中,当然,最后效果也要根据做完以后的情况来看。
王澈:对于废皮的使用,你有没有想过到当地的一些工厂直接买一些废皮?
雪瑞:工业化去收皮的时候就会淘汰一部分,要从这些皮里边挑。有用和没用的概念,像我之前做的作品也是一些所谓的废物——不穿、不用的衣服重新给他一个新的生命。
王澈:创作之间的连接还是比较紧密的。通过行走考察再去创作跟你之前在工作室中创作还是有一些不同之处吧?
雪瑞:空间的改变会产生新的命题。每个人的创作方法不一样,有的人可能是属于即兴、现场完成一个东西,但是有一部分人需要回来慢慢去感受、体验,之后要去他感兴趣的地方重新再发现,像这次我准备再去一次就是带着问题去的,有针对性了。去松潘,海拔三千多米,那种状态首先是一种身体的不适应,这是地域的差异性,文化的不同会引出问题。之前来过两次成都印象太好了,但是那两次一个三月份、一个四月份都是季节比较舒服的时候,这次夏天来我完全没有想到,比我想象的难很多。
王澈:你在这条路上行走过程中以及在成都驻地驻留有没有一些身体上的不适?
雪瑞:每天在挠。
王澈:所以有了挠的这个作品。
雪瑞:《噬》是一种侵蚀的意思,有侵害性,也是反映这种地域的摩擦。
王澈:这个时候虽然说并不是四川最好的季节,但是这次你跟这个地方发生了关系。在岷江行走的过程中虽然我们对于这块地方有一些了解,但这种了解都是从文本和网络上得知,但真正行走在这条路上的时候落差还是很大,尤其是我们带着某种创作情感来面对的时候,确实能在不停的行走中对于我们的情感产生刺激。我当时策划这个项目的时候也是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里,他们邀请我要到这个地方来策划这个项目。我也是到处行走,在行走的过程中偶然有了这个走岷江的想法,所以在整个项目里我也希望艺术家能够找这种触动的点。另外我觉得其实像牦牛皮这种手工艺到现在的现状,其实也是中国现在整体现状下的一个问题,同质化、工业化对于少数民族的冲击很大,像我上次在黑虎羌寨时感受比较深,听说你们这次没去成因为水的原因。
王澈:类似,但是他们在深山里,而萝卜寨离成都近所以去的人多,黑虎那个地方比较隐蔽,出了省道再往里边大概走十公里左右才能进到那个地方。到那个地方我们跟羌民聊天的时候,他们以为我们是过来调查的人,组织上派来调查的人,所以他们很谨慎,觉得共产党很好,什么东西都很好,确实是对他们的政策很好。但是他们已经在这个同化的过程中失去了很多,比如说他们的文字基本没有人再用了,只有老人还穿着一些服饰,年轻人不怎么穿了等等问题。
雪瑞:在萝卜寨的时候,我觉得考察项目以后能不能找到当地的村长,村政府,跟他们有一些交流,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有个更深入的了解,有这个必要。
王澈:能遇到这种人来介绍是最好,但我又在纠结这个事情,我们如何把这个项目区别于普遍的社会性考察项目,比如你看到皮毛时思考的问题,其实是可以引申到中国现在的整体社会语境中去讨论,比如说城市化进程跟乡村之间的问题,文化之间从差异性到趋同化的过程。
雪瑞:说到你上面说到的问题,我觉得用传统方法制作牦牛皮很重要,但是对藏民来说用工业化的方法是进步,有一种冲突在里边。
王澈:我觉得你是使用了他们的一种传统的方式去面对了一个其他问题或者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而不是我们想去恢复这个东西的操作性。牦牛皮就是一个点,是一个转换的点,你刚才说的废皮本来就是一些废皮,它有自己的属性。但是这个属性被你使用以后变成另外一个问题,牦牛皮不再简单是一个牦牛皮而有了你的观念和情感的介入,最后这种情感被大家认为是一种公共情感,这是比较有意义的地方。从一个人到一个动物,动物的皮毛跟人的衣服是有关系的。我记得你之前和我聊过说想通过这次项目,去改变一些你原本使用衣服创作的现状。
雪瑞:怎么说呢?之前会面对这种问题,还是想做得更怎么说?更有力度,事实上更有力度,并不是说小作品没有力度,但是如果是做一个公共的大的项目,更适合做牦牛皮这种作品。
王澈:我始终觉得你以前用衣服创作的作品有一点抽象的意味,我能感觉到那种温度和情感,但像牦牛皮这个材料的指向性就比较粗暴和直接,大家对旧衣服的情感和牦牛皮的情感差异性很大,虽然观念和思想上都一样,但是材料的变化会增强这个作品的阅读性、视觉性,以及强化了某种态度。
雪瑞:可能会是感官上直接的感受更强烈一些。我部分装置作品使用旧的衣物,在6月份深圳参加的群展我的一件新作品,你可能也见过,就是从十件格子的衬衫把剪下来的部分做成一个碗的形状,再由十件衣服拼成一个桌布,桌布下面全都是这个人的袖子或者是前边的部分,桌面只保留这个桌布完整的面,上面有十个碗,那个碗很随意地摆放在桌子上,我是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表面上很女性,很传统,用针线缝的方法,区别于传统的缝纫,我要做是在缝纫的时候那种不小心一下子指头扎破流血的体验,我的作品是要表达出血的这种感觉,让你疼的那个东西,是在那个点上面,如果没有这一点也就谈不上作品了。
王澈:一个好的作品有一个大的意象和气息,我们很多人认可你衣服的作品,喜欢这个作品,也经常谈论这个作品,原因是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介入的方面。大部分人会在衣服的缝制过程中有一种性别上的确认,比如对女性的确认,可能跟原本的观念是有关系。但牦牛皮这个作品可能与之前对性别身份属性的判断会比较模糊。
雪瑞:有意思是在这儿,现在还没有特别去了解。他跟我去交流的时候他说这个很难做,一般由年长的老人去做,我下一步带着问题去,看有没有女性去揉这个活儿。如果是女性揉的话对我来说更有意义,从当地女性文化的角度去思考。
王澈:这个里边引申的东西太多了,比如说女权或者是对于性别的解读。另外在视觉上这个东西要呈现出来,大家是无法判断这个东西是一个女艺术家做的还是一个男艺术家做的,都有可能,这个时候会回到一个作品本身,对于身份的识别,会影响到大家对于作品的判读。另外衣服本身不是硬的东西,它是柔软的东西,你的身体是什么样的一个节奏,它可以随着你的身体形成褶皱和纹理,因为它是一个软的东西就会显得柔情,但牦牛皮恰恰相反。
王澈:一种原始情感,大家会对于这个东西有所想象。其实还会引伸到岷江或者是藏区的人和动物之间的生存关系。
雪瑞:完成这一件作品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王澈:期待这件作品和这个作品的个展,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不断去调整。
◆ 焦 应 奇
焦应奇驻留考察记录:
焦应奇 取水水样表格
第一处取水 / 地址:岷江源(弓杠岭) / 温度:19℃ / 时间:2016.06.14/ TSD:120
第二处取水(无图)/ 地址:松潘县(青云乡牟泥沟) / 温度:11℃ / 时间:2016.06.14 / TSD:184
第三处取水 / 地址:茂县(渭门乡十里沟大桥) / 温度:17℃ / 时间:2016.06.15 / TSD:111
第四处取水 / 地址:茂县凤仪镇 /温度:17℃ / 时间:2016.06.15 /TSD:110
第五处取水 / 地址:汶川县雁门乡大桥下 / 温度:22℃ / 时间:2016.06.16 / TSD:101
第六处取水 / 地址:汶川县桑坪大桥 / 温度:26℃ / 时间:2016.06.16 / TSD:60
第七处取水 / 地址:汶川县映秀镇白花大桥 / 温度:27℃ / 时间:2016.06.16 / TSD:87
第八处取水 /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牛眼桥 / 温度:34℃ / 时间:2016.06.17 / TSD:190
第九处取水 / 地址:成都市新津县邓双镇 / 温度:28℃ / 时间:2016.06.18 / TSD:257
第十处取水 / 地址:眉山市东坡湖公园 / 温度:30℃ / 时间:2016.06.18 / TSD:199
取水视频部分截图:
视频截图岷江源(弓杠岭)
视频截图松潘县(青云乡牟泥沟)
视频截图茂县(渭门乡十里沟大桥)
视频截图茂县凤仪镇
艺术家信息
·张雪瑞·
1979 出生于山西
2004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目前工作生活于北京
主要个展
■ 2015
张雪瑞,今格空间,北京,中国
疏离之物:张雪瑞个展,Mao Space,上海,中国
主要群展
■ 2015
非形象:叙事的运动,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上海,中国
今天的中国抽象绘画,Galerie Frank Schlag & Cie,埃森,德国
■ 2014
新抽象:第一回展,HDM 画廊,北京,中国
抽象艺术新一代,寺上美术馆,北京,中国
■ 2013
缀:张雪瑞 & 赵素熙,北京可能空间,北京,中国
■ 2012
中国式的抽象,十方艺术,杜塞尔多夫,德国
中国新疆首届当代艺术双年展,新疆艺术中心,乌鲁木齐,中国
■ 2010
调节器:2010 第二届今日文献展,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Zhang Xuerui
1979 Born in Shanxi Province, China
2004 Graduated from China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BA
Currently lives and works in Beijing
Solo Exhibitions
■ 2015
Zhang Xuerui, Ginkgo Space, Beijing, China
Alienated Substance – Zhang Xuerui’s Solo Exhibition, Mao Space, Shanghai, China
Selected Group Exhibitions
■ 2015
Nonfigurative, Shanghai 21th Century Minsheng Art Museum, Shanghai, China
Chinese Abstract Painting Today, Galerie Frank Schlag & Cie, Essen, Germany
■ 2014
New Abstract: Chapter 1, HDM Gallery, Beijing, China
New Generation of Abstract Art, Sishang Art Museum, Beijing, China
■ 2013
Stitch – Zhang Xuerui & Cho Sohee, Space Can Beijing, Beijing, China
■ 2012
A Chinese Way of Abstract, SHI FANG Fine Art, Düsseldorf, Germany
The 1st Xinjiang Biennale, Xinjiang Art Center, Urumchi, China
■ 2010
Negotiations – The 2nd Today’s Documents 2010, Today Art Museum, Beijing, China
·焦应奇·
1958 出生山东济南
1989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 2016
《语言亭》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
■ 2013
《国字研究》箭厂空间,北京
■2011
《词场-诗歌计划2011-中国当代艺术与诗歌第一回展》华-美术馆,深圳
■ 2010
《发现-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海展览中心,上海
《12位华人艺术家》北京伊比丽亚艺术中心
《概念之霉》成都A4画廊
Jiao Yingqi
Born in Jinan, Shandong in 1958. Now working and living in Beijing.
Graduated from Then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in 1989.
■ 2016
January-March,2016 ‘Linguistic Pavillion’, at Minsheng Art Museum,Shanghai
■ 2013
July-September,2013 ‘Character Study:Nation’, at Arrow Factory,Beijing
■ 2011
November,2011-January,2012 ‘Wordscape Poetry Project 2011’, at OCT Art and Design Gallery,Shenzhen
■ 2010
September,2010 ‘2010 ShContemporary’, at Shanghai Exhibition Center,Shanghai
December,2010 – March, 2011 ‘Museum on Paper: Twelve Chinese artists’, at Iberia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Beijing, China
29th October – 12th December, 2010 ‘Conception as Enzyme’, at A4 Contemporary Arts Center, Chengdu, China